安徽工人日报社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季红霞:一手抓技术 一手助乡亲

    摘要:季红霞,自2008年起任无为县三公山特种养殖场专职技术员。工作期间,她申请了13项发明专利。其中,“七彩山鸡笼养技术”和“特种优质肉猪生产关键技术”被列入芜湖市科技惠民计划...

  • 凝聚“她”力量扬帆新市场

    摘要: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监督部乙二醇检验班组是从公司不同岗位选拔出来的人员于2017年组建而成,现有员工28人,其中女员工25人。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充满朝气的...

  • 闻汛而动 奏响青春集结号

    摘要:

  • 防汛一线构筑“青春堤坝”

    摘要: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5公里的长江同马大堤水位在7月30日升至21.28米;华阳河湖泊群水位在7月30日升至15.92米,农场119公里内湖大堤全...

  • 隐患治理做在前

    摘要:为保障矿区生产安全,中煤新集地勘公司加紧工期安装钻塔,确保在矿井工作面回采前,将上方观测钻孔开启并注浆封闭,防止地面水通过钻孔导入井下工作面,造成安全事故。图为近日职工正在...

  • 安置后方活跃的“红马甲”

    摘要:“我报名”“我接力”“我老家就在巢湖边上,我要报名”……7月26日上午,合肥卷烟厂青年工作群里,志愿者的报名信息不断刷屏。因防洪抢险需要,合肥紧急转移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等多...

  • “云技术”激起求知热

    摘要:“有了这台深井影像探测仪,井下充填钻孔不再是‘深不可测’了。”7月27日中班,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充填工区生产班长钟兵和工友在井下负280米中段进行2#、4#主充填钻孔内壁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阳河农场

防汛一线构筑“青春堤坝”

   期次:第7405期      查看:29   

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5公里的长江同马大堤水位在7月30日升至21.28米;华阳河湖泊群水位在7月30日升至15.92米,农场119公里内湖大堤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四场东大圩21公里堤防超过保证水位。面对前江后湖“两线”同时作战需求,青年团员在农场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下,纷纷请战、参与防汛一线值守和应急抢险。

“防汛抢险算是圆了我的当兵梦”

家住华阳河农场一场社区的王长军是一名16岁的学生,刚参加完中考。他了解到长江同马大堤严峻的防汛形势后,便向父亲请求参加江堤的防汛,锻炼一下自己。“参加防汛我同意,但你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在父亲的三令五申下,王长军成为长江同马大堤上年龄最小的一位防汛队员。

高温酷暑、巡堤查险、开沟导渗、堤脚清障??王长军干起活来非常卖力。“小伙子不错,刚下考场就来防汛,能吃苦。”防汛的老同志看到他在江堤上的表现,纷纷竖起大拇指。

说起江堤防汛的初衷,王长军回答的声音响亮:“当兵特别光荣!我是团员,参军是我的梦想,防汛抢险算是圆了我的当兵梦。”每天看着部队士兵冲锋在前的身影,王长军都热血满满,和他们一起抗击洪水,守卫家园,是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

“这更是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职责”

“如果不是参加这次防汛,我连‘管涌’‘导渗’是什么都不知道。”在华阳河农场战略发展部工作的丁雯雯,被安排到四场东大圩防汛抢险,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内湖大堤防汛。

丁雯雯从小在农场长大,他曾看过父辈与洪水搏斗,深知防汛抗洪就是保卫自己的家园,所以不管是巡堤抢险,还是险工险段测量,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也从不叫苦叫累。

早上7时半之前出门,晚上6时半以后才回家;从堤坝到低排沟,他每天要跑上好几遍。

“一天到晚在湖堤上跑测量、查险,不是烈日炙烤,就是暴雨洗面,你看他的脸和手臂都晒得乌黑。”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文一林有点心疼地说。“以前防汛抢险都是老一辈的事,现在我们要承担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这更是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职责。”丁雯雯说,“而且这些天我也跟着前辈、领导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

“艰苦的任务应当是交给年轻人来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得知江堤防汛的消息,华阳河农场第十农业分公司90后大学生邓左耀主动请战。

在大堤上,刚搭建的防汛棚没有水电,条件艰苦,一天巡查下来,连个热水澡也洗不了。一些老职工担心邓左耀不适应这个环境,劝他晚上早点回家。但他拒绝了:“我年轻力壮,洗个冷水澡没什么大问题。”简单地冲洗了一下,他又赶忙跑回去继续巡查工作。

整个汛期,邓左耀都坚守在防汛一线,巡堤、查险、查看水位,学习导渗、堵管涌等大堤防护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在大堤上,像王长军、丁雯雯、邓左耀这样的农垦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在防汛抢险一线锤炼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神圣使命,让团徽在防汛抢险的战场上闪亮,用青春在大堤上筑起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李龙 王跃武 石祖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工人日报社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401次访问,全刊已有1107381次访问